当前位置:首页 > 炒股技巧 > 正文

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专家建议中国实施“两个30战略”

记者 闫桂花

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史无前例的关税冲击,在4月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尽快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力度以扩大内需,增强信心,确保今年GDP增长5%的目标实现。

此外,参加当天会议的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建议实施“两个30战略”:一是到2030年,将对非美国家(地区)的关税降到零,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准入限制降到零,将国内产业补贴降到零;二是到2030年,实现国内消费比当前增加30%,即增加3万亿美元,来填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全球需求缺口。

特朗普关税战损人不利己,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大增

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在34%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加征额外50%的关税,叠加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华加征的20%关税,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达104%。

与会专家表示,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对中美经济都有影响,且美国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刘晓光教授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线性估计,新增104%的关税,或下拉2025年中国GDP增速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若继续下去,大概率美国经济要步入衰退,通胀率也会上升。“美国会进入一种滞胀的状态。”他说。

邢自强认为,特朗普关税已经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永久性的伤痕“,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不敢投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价,股市下跌,财富缩水,今年衰退风险大增;二是,面对美国翻云覆雨、朝秦暮楚的关税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跨国企业将无所适从,这是更重要的“永久性伤疤”。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对冷战之后形成的‘美国例外论’、‘美国一枝独秀论’的宏观逻辑叙事产生重大的冲击。”邢自强说,“中国已经对反击(特朗普)关税展现了勇气……接下来是要有智慧地去对冲和有战略地去破局。”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周三发布公告称,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决定,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短期目标GDP增长保“5”,中期实施“两个30战略”

面对“特朗普关税”,专家一致认为,当下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首先是确保2025年中国经济完成增长5%的目标。

刘晓光称,完成5%的GDP增长目标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意味着年均GDP增长在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也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着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中国也需要尽快缩小与美国GDP的差距。

余永定说,2024年中国GDP实际增速达到5%,但GDP缩减指数为负,这表明中国经济存在更高的增长潜力。他强调,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发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号,是完全正确的、绝对必要的。

刘晓光建议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再增发7000亿-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有效对冲“对等关税”冲击,加大对消费和投资的支持力度;同时,立即启动一次中等幅度的降准降息,引导4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时下降10-20个基点,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邢自强也表示,要加快推出刺激政策,抓住关键机遇期,结合前瞻指引稳定市场信心。“因为当前全球未有之变局和冲击可以媲美2008年9月雷曼倒闭后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所以一定要出手快,毕竟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不等人,中美之间的信心博弈不等人。”

邢自强还建议实施“两个30战略”:一是用5年时间,到2030年将对非美国家(地区)的关税降到零,将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准入限制降到零,将国内产业补贴降到零;二是到2030年,实现国内消费比当前增加30%,即增加3万亿美元,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劳动者教育、公共福利建设等改革,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填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全球需求缺口。

余永定补充道,扩大消费很重要,但也要警惕“投资驱动增长不可持续论”。他认为,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可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初始动力,应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这很可能是今年中国GDP增速实现5%的关键措施,现在问题是要切实选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要尽快落实。”他说。

长期需要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与会的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则从长期角度强调,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他说,在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国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偏低,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在再分配环节,政府部门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经常税占比偏低,社保福利与补助支出占比偏低,制约了再分配环节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在实物社会转移分配环节(通过政府、非营利机构等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实物或服务的分配过程中),中国实物社会转移规模偏低,制约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为此,许宪春建议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总收入中的占比,引导企业合理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他说,可以考虑对企业加薪的部分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和生产补贴,从而激励企业加薪。同时,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逐步合理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扩大社保资金来源渠道,并扩大政府实物社会转移规模。

此外,专家们强调,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稳楼市。

刘晓光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改善的迹象,尤其是销售回暖正在带动房企资金改善,这有助于带动房地产投资指标的改善,因此要推动相关薄弱环节延续前期修复。

姚洋表示,地方政府支出和房地产支出加起来可以占到国内总需求的一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稳地产比扩消费更重要。他提到,目前地方政府对于利用专项债收储房屋的意愿不够强烈,因为一方面房价仍在调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面临严格的财政纪律约束。他建议“像稳定股市那样由中央出面,成立一个国家队,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或者用现有公司去收购房屋。”

姚洋强调,无需惧怕“特朗普关税”冲击,“中央政府的工具箱里面还有很多工具,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地应对特朗普2.0的冲击,实现今年5%的增长目标。”

有话要说...